购房者迎重大利好,告别“买100得70”的售楼套路,住宅质量有望得到提升
上海梵讯 / 发布时间:2019-04-042018年关于住宅楼质量的讨论此起彼伏,楼间距过小、奇葩户型、外墙脱落、住宅区绿化建设全靠“效果图”等等,这些问题都另很多购房者颇为忌讳,网上关于住宅楼质量的质疑也非常多。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为此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告别买100平米只得70平米,售楼套路无处遁形
部分业内专家认为,公摊面积是房地产市场“最不透明的一项指标”,由此导致的房屋买卖纠纷及服务收费争议由来已久。
2018年8月,新华社对此发表评论《买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公摊面积”让我们很受伤!》,诚然,公摊面积问题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长期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公摊面积缺少标准、管理混乱,不仅会让消费者在购房时需支付更多房款,更使之在未来要支出物业费、取暖费等更多成本。
“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房屋应由套内面积来进行交易。
相信房地产交易将正式告别“公摊面积”,近一年来舆论密切关注的“买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现象有望终结。
02
强调社区体验,住宅区不是“钢铁森林”
除了解决“公摊面积”的问题,本次规范征求意见稿还有很多关于住宅社区建设内容:
绿化面积:居住街坊内应规划设置集中绿地,新区建设项目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少于0.50平方米/人;旧区改建项目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少于0.35平方米/人;
“老少”活动: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绿地面积不应少于1/3,其中应设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
遛弯必备:居住街坊的附属道路与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应形成完整的无障碍步行系统,并应与城市及镇区道路的步行系统无障碍衔接。
便民设施:城镇住宅项目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及设施服务半径配套建设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居住街坊应配套建设物业管理与服务用房、儿童与老年人活动场地、便利店、生活垃圾收集点等生活必须的便民服务设施。
这些住宅社区设施本是高档社区的售房“卖点”,如今在规范中成为及格线,相信中国未来不会出现像香港九龙寨城那样毫无居住体验而言的“钢铁森林”。
03
配套设施统一要求,购房者不必担心住宅有“内伤”
“奇葩户型”和“内伤”一直是购房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尤其是交付后水、电等出现问题,或厨房和卫生间挤在一起,这些问题都会延长购房者入住的时间,提高购房成本,所以此次规范征求意见稿也有很多关于住宅“内伤”的贴心细节:
全装修交付: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给水排水、供暖、通风和空调、燃气、照明供电等系统基本安装到位,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毕,达到基本使用标准。
不怕楼上渗水:按标准,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卫生间的楼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和顶棚应设置防潮层,卫生间门口应有阻止积水外溢的措施。
此外,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安装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在厨房内。
保证室内日照需求:对于城镇住宅建筑的间距,征求意见稿列出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但既有住宅建筑进行无障碍改造、加装电梯除外;
再也闻不到隔壁的油烟了:燃气燃烧器具的烟气应通过烟道排至室外,当多台设备合用1个竖向烟道排放烟气时,烟道的构造应有良好的防倒烟和防串烟功能。
此次《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15日,相信规范具体实施、落地后,势必成为购房者的重大利好。
免费领取案例资料